北京中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宣城广德研发分公司

当前位置:首页>职场资讯 >

菜鸟猎头对2022年的市场回顾

发布时间:2023-01-13 16:06:26源自:网络整理作者:佚名

以下内容仅为我个人的所见所闻,如果有BUG的内容,仅能说明我确实是菜鸟猎头而已,切勿与菜鸟较真!!!


1


2022年企业的岗位需求总结



到底是哪些企业持续释放岗位?

首先2022年的商业地产岗位释放量明显小于2021年,并且多数为各个业务岗位的需求。整年的市场岗位几乎有70%来自于港资和外资公司,其中恒隆、香港置地、brookfield、APM等企业逆势持续增加岗位需求。而民企中也就城市更新公司在持续对市场释放岗位需求,比如:锦和、创邑等。

企业招聘的岗位级别和预算

2022年我个人几乎没有看到市场上出现薪在200万以上的岗位,而整年释放到市场中的岗位,大部分的薪资都集中在total 50-100万这个区间,title的话也就是经理到副总经理之间。并且据我所知较多之前年薪在300万以上的大佬们,至今大部分还在家中休息并且有的在家已经一年以上。

企业用人标准和关键词

2022年企业的用人标准明显高于2021年,可以说是想用50万预算找到100万能力的人。在今年的企业人用标准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有年轻和潜力、能判断潮流趋势、具有创造力、落地实操能力强、即插即用、具有商业的前瞻性、非传统大众资源、非传统的思维模式等,这些关键词和去年的保守用人思路形成了较大的反差。

做为猎头我非常理解客户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这些的要求和需求,但是有时候我真的相对企业想说句,当前环境下这个预算想要上述对应的人才

市场普遍出现“吃回头草”的现象

整个2022年绝大多数企业最常见的操作就是“吃回头草”,在这一整年中我听到最多的就是某某又回老东家了,其中瑞安在这方面的操作最为频繁,这也很多岗位没有释放到市场的主要原因。我估摸着应该是➡️➡️➡️




2


2022年候选人情况总结



人才的流动率

2022年的人才流动率较2021年相比是降低的,但是从人选的跳槽意愿度来看却是高于去年的(仅针对我手上的候选人统计)在人选跳槽意向的企业中,华润是被提到频率最高的企业其次是新鸿基、太古、恒隆、瑞安、嘉里等港资企业。

人才跳槽需求的关键词

2022年人才的谨慎度是明显高于上一年,特别是各大外资、港资公司中经理级别以上的人,在跳槽的选择上更为保守和慎重。而人选对企业期望的一些关键词有团队内部别太卷、稳定、企业的包容性较好、老板不是暴君、工作氛围友好等。相较于上一年薪资待遇、好玩创新和职业成长已然不是当下人选考虑的主要和必要因素了。


3


2023年的展望预判



2023年岗位需求量

个人认为整个2023年外资和港资企业还是会持续保持用人的需求,不过投放到市场的岗位数量相较于2022年可能会减少,这些岗位应该是坑里萝卜流失后的填补。

2023年香港置地可能会提升用人需求,由于他们上海、南京、苏州的中环项目和成都、上海、南京的光环项目等都逐步进入到启动阶段,这也会加快他们对于市场投放岗位的速度。

      

                

2023年的民企用人需求应该也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状态,个人认为一个人刚从ICU放出来,应该很难即刻站起来且痊愈出院的,我预计他们2023年的人力预算不会特别充裕。

如果说民企中在2023年有较多需求的话,我认为应该是几个做城市更新的公司,毕竟在2022年这些公司都有拿到项目并且有的项目已经开始改造施工,这些空缺编制也应该会陆续投放到市场中。

   2023年转型或转行方向建议

整个2023年如果想从商业转行和转型的朋友们,我建议可以去关注下物流、养老和医药地产等领域,偏业务部门的人选的话我认为可以看看一些新能源公司,毕竟他们这几年在不断的扩大自身的销售团队规模,并且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本身就少,一直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阶段。据我了解他们这些新能源公司在2022年吸收了不少非本赛道的人才,不妨一些业务能力强的人选可以考虑一下这个高景气度的行业,说不定有机会搭上这样的顺风车再次让自己发光发热。

‍   2023秉承选择商业地产的初心

我相信2023年的商业地产环境可以开始往好的方向转变,毕竟已经在ICU了,而且病危通知书都收过好几张了,也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啦,已经做好二脚伸直地上一躺的心理准备了。

本人在这个愿景上一直使用精神胜利法至今

希望所有从业者可以秉承初心的坚持下去(前提是真心喜爱这行业

千万别倒在黎明前的黑暗,毕竟行业终会迎来一缕曙光

网站地图 - 关于我们 - 网站公告 - 广告服务